打印页面

首页 > 观点与访谈 研学旅行业行规范势在必行

研学旅行业行规范势在必行

研学旅行作为集教育、旅行、文化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教育旅游活动,近年来持续升温。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、监管不到位等原因,导致研学机构鱼龙混杂、从业人员良莠不齐,随之也带来了游而不学、家校矛盾等诸多问题。发挥研学旅行衔接校内外教育的功能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,研学旅行规范势在必行。

完善研学机构的准入制度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我国现存研学旅行相关企业3万多家,数量众多,质量参差不齐。为回归研学旅行“实践育人”的初衷,应由教育部门牵头,联合文化和旅游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组建研学旅行监管机构。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是把好研学机构入口关,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能力,只有符合条件的研学机构才可获得研学资质,并在网上公开相关信息,学校可通过平台进行选择。所有研学机构既要有准入机制,也要有退出机制。监管机构应明确相应的评估标准和监管要求,加强对研学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,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,防范安全事故发生。

加强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培养。高质量的研学旅行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,但目前能够承担研学活动任务的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,队伍素质整体不高。2016年,国家旅游局发布的《研学旅行服务规范》规定,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,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。2022年,人社部发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(2022年版)》,正式将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列入职业目录。目前,社会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机构众多,发证方资质不足,亟须进一步规范。教育部门应尽早牵头制定研学旅行指导师的从业标准,将研学旅行指导师纳入特种教师资格认证体系,明确其应具备的教育教学、旅行组织、安全应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。相关部门也要支持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开设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方向的专业,采取定向委培、对口培养等多种模式培养研学旅行人才。

优化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。要让学生学到东西、玩出“名堂”,课程设计是核心。课程设计应由教研室、学校等教育部门主导,研学机构积极配合。一要突出“研”。研学旅行顾名思义是“研究性学习”与“旅游”的结合体,因此课程设计过程中,学校和教师要明确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,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现场,通过观察和体会进行作答,将问题研究贯穿整个研学过程;二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研发课程,比如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、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、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课程体系。课程内容要有料,就应多吸纳历史、科技、人文等多领域内容,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;三要体现学科融合。开发课程应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参与,将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整合,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。

严格加强安全管理。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明确要求,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。参与研学活动的主办方(学校)、承办方和供应方,应高度重视学生安全问题,确保各方的责任清晰明确。主办方(学校)应将安全置于首要位置,制订详细的安全预案,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,并为师生购买意外保险,投保校方责任险,与研学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,明确各方安全责任。学校还要配备经验丰富、应急能力强的行政干部或教师全程跟进,及时处理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。承办方(研学机构等)应配备足够的研学旅行指导师,行前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,确保交通、食品卫生和住宿的安全,制订安全应急预案,确保及时处理可能的突发情况。供应方(研学基地/营地等)要确保场地和设施设备达到安全标准。当政策支持、研学机构和学校精心组织、学生自愿参与的良好局面形成,便可真正发挥研学旅行的作用,助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。

文章来源:https://www.gansuyanxue.com/2024/0817/12.shtml